2022年3月28日,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下帷幕,全国共有1300余件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作品进入国赛,我校6项作品参与角逐。
   
   
   
 电子平台
2支参赛团队分别凭借《钴基尖晶石氧催化剂的设计调控及其锌空电池应用》《淀粉基柔性传感材料的制备》作品摘得全国三等奖,电子平台
也成为本届国赛获奖最多的学院。至此,电子平台
参赛项目已连续5届进入国赛。
   
 
   
     
   
 
  
   
    项目名称
         | 
    项目类别
         | 
    学科类别
         | 
    项目成员
         | 
    指导老师
         | 
    获奖情况
         | 
   
   
    钴基尖晶石氧催化剂的设计调控及其锌空电池应用
         | 
    自然科学类
         | 
    能源化工
         | 
    王玲、钟嘉欢、杨榕宜、黄家辉、谢嘉慧
         | 
    刘兆清
         | 
    国赛三等奖
         | 
   
   
    淀粉基柔性传感材料的制备
         | 
    科技发明A类
         | 
    能源化工
         | 
    韦林洁、郑楚燕、严铟蕾、刘晓怡、张永程、叶俊
         | 
    刘鹏、刘汝锋
         | 
    国赛三等奖
         | 
   
  
 
 电子平台
参赛项目国赛获奖情况
    
 
   
     
   
 参赛项目《钴基尖晶石氧催化剂的设计调控及其锌空电池应用》在刘兆清教授的指导下,围绕“碳中和”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以钴基尖晶石为研究对象,通过缺陷调控、优化电子结构等手段设计合成了三种催化剂。项目研究成果丰硕,项目负责人王玲以第一作者在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(IF 5.236,Hot paper)上发表论文1篇,项目成员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,均为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Angew. Chem. Int. Ed.(IF 15.336,ESI 1%高被引论文)。
   
 
  
   
     
   
 
   
     
   
 参赛项目《淀粉基柔性传感材料的制备》在刘鹏副教授团队指导下,以玉米淀粉为原料,通过对盐溶液中离子体系的设计、以及通过盐离子对淀粉凝胶结构的调控,设计制备了一种柔韧、透明、环境友好的淀粉基离子导电材料。该材料与皮肤的贴合力强,触感舒适,可用于穿戴设备,以及“人造皮肤”等智能人机交互设备。项目成员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、国家发明专利1项(排名4-8),并在ACS Sustain. Chem. Eng. (IF=7.632)上发表封面论文1篇(排名第5-6)。
   
 
  
   
     
   
 
   
     
   
 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是由共青团中央、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,国内著名大学、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、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,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“奥林匹克”盛会。
   
 电子平台
多年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大创新创业比赛,依托“凌云工程”“凌云讲堂”等品牌活动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度,激发学生科研兴趣、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,借助主题年级大会、第一课、班会等全面开展“能力发展”“三创能力”提升教育,发挥三大赛的龙头作用,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,形成良好的成才辐射效应。